無核棗是河南省淇縣的三珍之一,過去都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,沒有形成效益,當(dāng)?shù)卣锰猩降乃釛椯Y源作為砧木,嫁接無核棗,形成了規(guī)模效益。
鶴壁市淇縣北陽鄉(xiāng)大水頭村村民馮友清說,用酸棗樹作為砧木嫁接無核棗,根系比較發(fā)達(dá),結(jié)的棗質(zhì)量也比較好。
酸棗作為一種自然資源,每年都會生長,如果不利用,就會老死山中,如果專門去培養(yǎng),就得需要三四年的時間才能嫁接。大水頭村得天獨厚,漫山遍野都是酸棗樹,利用野生的酸棗樹資源作為砧木嫁接的無核棗好吃不貴,許多農(nóng)民當(dāng)年就見到了效益。比如說馮友清今年賺了五六萬元,是過去收入的十幾倍。他說,棗多了并不一定價格要低,真正流通進(jìn)入市場,價格會更高。
在開始嫁接棗樹的時候,大水頭村的人還不理解,因為無核棗是珍稀樹種,歷朝歷代都是做貢品用的,物以稀為貴,如果種多了會不會貶值了呢?當(dāng)?shù)卮迕窠o我們算了一筆賬:外商出100美元收購1公斤,但是要一車皮,要是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,人家就不來?,F(xiàn)在無核棗基本上還是禮品,它沒有形成商品市場,這怎么能行呢?
沒有形成商品的東西,只能坐在家里等待別人來收,即使每公斤賣到100元,因為量少,也賣不了多少錢。這些道理經(jīng)過幾個能人的講解,大水頭村的人終于明白了,無核棗再好,也是讓人吃的,再少也賣不了黃金白銀的價格。在當(dāng)?shù)卣奶栒傧拢恍┐迕癫捎霉煞葜频男问?,成立了“淇縣太行山無核棗觀光園”,計劃在3年之內(nèi),開發(fā)8000畝棗園,使無核棗從貢品走到尋常百姓家,同時發(fā)揮太行山的優(yōu)勢,使千畝棗園變成游覽勝地,使無核棗樹變成老百姓的搖錢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