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藥性】
苦,寒。歸心、肝經(jīng)。
1.《日華子》:“味苦、冷、無毒。”
2.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甘、淡、寒。”
【功用主治】
清心,利尿,明目,解毒。主治熱病煩渴,失眠,小便短赤,口瘡,目痛,失音,燙傷。
1.《別錄》:“疔口瘡,且痛,明目,利九竅。”
2.《日華子》:“治不睡,止消渴,解酒毒,除煩熱發(fā)汗,治中風(fēng)失音。”
3.《綱目》:“殺蟲。”
4.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治煩熱,解毒,退小兒潮熱,煅(末敷)湯火傷。”
5.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解渴利尿。主治口渴,尿少色黃。”
【用法用量】
內(nèi)服:煎湯,6~12g。外用:燒存性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【選方】
1.治卒失聲,聲噎不出濃煮苦竹葉服之。(《補(bǔ)缺肘后方》)
2.治小兒頭瘡,耳上生瘡竹葉燒末和豬脂涂上。又以雞于白敷之亦妙。(《子母秘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