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麥吸漿蟲應如何防治呢?我國的小麥吸漿蟲主要有兩種,即紅吸漿蟲和黃吸漿蟲。小麥紅吸漿蟲主要發(fā)生于平原地區(qū)的渡河兩岸,而小麥黃吸漿蟲主要發(fā)生在高原地區(qū)和高山地帶。
一、小麥吸漿蟲的為害癥狀
以幼蟲潛伏在穎殼內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,造成秕粒、空殼。小麥吸漿蟲以幼蟲為害花器、籽實和或麥粒,是一種毀滅性害蟲。
兩種吸漿蟲均一年發(fā)生-代,遇不良環(huán)境幼蟲有多年休眠習性,所以也有多年一代的,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圓繭越冬、越夏。
黃淮流域3月上中旬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到土表,4月中下旬大量化蛹,蛹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成蟲出現(xiàn)后,正值小麥抽穗揚花期,隨之大量產(chǎn)卵(黃吸漿蟲略早于麥紅吸漿蟲)。
老熟幼蟲為害后,爬至穎殼及麥芒上,隨雨珠、露水或自動彈落在土表,鉆入土中10~20公分處作圓繭越夏、越冬。
二、小麥吸漿蟲發(fā)病的影響因素
1、溫度。幼蟲耐低溫不耐高溫,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。越冬幼蟲在10公分土溫7℃時破繭活動,12℃~15℃化蛹,20℃~23℃羽化成蟲,溫度上升30℃以上時,幼蟲即恢復休眠。
2、濕度。在越冬幼蟲破繭活動與上升化蛹期間,雨水多(或灌溉)羽化率就高。濕度高時,不僅卵的孵化率高,且初孵幼蟲活動力強,容易侵入咬害。小麥揚花前后雨水多、濕度大、氣溫適宜常會引起吸漿蟲的大發(fā)生。天氣干旱、土壤濕度小則對其發(fā)生不利。
3、土壤。壤土的土質疏松、保水力強利于發(fā)生。粘土對其生活不利,砂土更不適宜其生活。紅吸漿蟲幼蟲喜堿性土壤,黃吸漿吸蟲喜較酸性的土壤。
4、成蟲盛發(fā)期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發(fā)生重,兩期錯位則發(fā)生輕。
三、小麥吸漿蟲的防治措施
1、選用抗蟲品種
吸漿蟲耐低溫而不耐高溫,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。土壤濕度條件是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的重要因素,是吸漿蟲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條件。
不同小麥品種,小麥吸漿蟲的為害程度不同,一般芒長多刺,口緊小穗密集,揚花期短而整齊,果皮厚的品種,對吸漿蟲成蟲的產(chǎn)卵、幼蟲入侵和為害均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