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青蒿的藥性與醫(yī)療作用

2015-03-14

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ls1aannuaL的全草。

【藥性】味苦、微辛,性寒。歸肝、膽、腎經(jīng)。

【功效】退熱除蒸,清熱解署,截瘧。

【應用】

1.用于陰虛發(fā)熱,骨蒸潮熱,或溫邪傷陰,夜熱早涼。本品苦寒,有透散之功,長于清陰分之邪,退骨中之熱。如治陰虛火旺,骨蒸潮熱,手足心熱,常配銀柴胡、地骨皮、鱉甲等同用,如《證治準繩》清骨散;若溫病后期,陰液耗傷,熱留陰分,暮熱早涼,可配生地黃、知母等,以養(yǎng)陰透熱,如《溫病條辨》青蒿鱉甲湯。

2.用于暑熱外感,發(fā)熱口渴。本品苦寒清熱,芳香而散,善解暑熱,適用于外感暑熱頭昏頭痛、發(fā)熱口渴、無汗或有汗,常與連翹、滑石、西瓜翠衣等同用,方如《時病論》清暑滌暑湯;若治暑溫夾濕或濕溫證,癥見發(fā)熱、胸悶、肢體困倦,可配藿香、佩蘭、滑石等同用,以清暑化濕;治溫病邪郁少陽、熱重寒輕、口苦、惡心,可配黃芩、竹茹等,以清少陽邪熱,方如《通俗傷寒論》蒿芩清膽湯。

3.用于瘧疾寒熱。本品辛寒芳香,主入肝膽,有截瘧之功,可單味鮮品絞汁服,或隨癥配伍黃芩、滑石等同用?,F(xiàn)已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療瘧疾,有顯著抗瘧效果。

此外,本品外用,還可治皮膚瘙癢、濕疹、疥癬等皮膚病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,治瘧疾,可用20-40g。不宜久煎,鮮品用量加倍,亦可絞汁飲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敷;研末調(diào)敷;或煎湯外洗。

【使用注意】脾胃虛寒者慎服。

與《中藥青蒿的藥性與醫(yī)療作用》相關(guān)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