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雞痘
本病皮膚型痘疹常發(fā)生于冠、肉蛋、嘴角、眼臉等羽毛稀少部位。痘疹初為灰色小點,其后匯合成大而厚的痢塊。
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,可用雞痘疫苗進行預防。
七、氧化碳球蟲病
此病主要發(fā)生于20-45日齡的雛雞?;疾『?,病雛精神沉郁,羽毛松亂,下痢,糞便呈棕紅色。盲腸球蟲主要侵害盲腸,表現為盲腸腫大,并充滿血液,盲腸上皮增厚。
治療本病的藥物有青霉素,通常一個月齡的幼雞在發(fā)病早期每只用青霉素5000—1萬單位,連喂3天;金霉素,幼雛的劑量為每只每天5毫克,連喂2—3天。藥物要充分拌勾,以防發(fā)生中毒。
八、啄癖
最常見的表現為拔毛癖,雞的尾部或體部羽毛光禿;有時又見啄傷腳上的血管,引起出血和破行;嚴重的啄食肛門,造成創(chuàng)傷和出血之后,雞群起而攻之,腹壁被啄穿,腸管被拉出,內臟和肌肉均被啄食。
為防止啄癬,飼料搭配要全價,飼養(yǎng)密度不要過大,光照不要太強,濕度適宜,定時喂料,適時斷曉。
九、溫度過高或過低
由于雛雞神經系統(tǒng)發(fā)育尚未完全,對溫度的調節(jié)機能較弱,還難以適應外界溫度和濕度的急劇變化。溫度過高或受熱時,雛雞呼吸頻速,張口呼吸,呈現呼吸困難,體溫升高,足肢不完全或完全麻痹,軀干和頸部肌肉痙攣。溫度過低雛雞受冷時,擁擠成堆,羽毛松亂,發(fā)抖,神態(tài)抑郁,有時出現痙攣,呼吸頻率減慢。
在雛雞出殼時育雛溫度應保持在30-32℃左右。溫度要穩(wěn)定,夜間應比白天提高溫度1—2℃。室溫應隨雛雞日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,通常下降的速度大致是每周降低1—2℃。
但須視雛雞體格強弱而定,在雛雞比較弱時,室溫的下降可稍延緩幾天。雛雞生長至8用齡后,育雛室內溫度要保持在18-20℃左右。